有些地方,到過一次之後即想重遊,相信大多數曾一訪荔枝窩的遊客會有這種感受。荔枝窩是新界東北地區歷史最悠久、最具規模及保存得最完好的鄉村之一,至少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荔枝窩村根據風水學建設,村屋以三縱九橫形式依山勢排列,前低後高,共二百多間,外築圍牆,別具特色。村民昔時以耕種為主,主要農作物為稻米和水果,部分以捕魚及售賣竹製品為生。自1960年代起,村民陸續移居英國或遷出市區謀生,但每逢十年一度的慶春約太平清醮,均回來參與,氣氛熱鬧。 沿1.2公里的荔枝窩自然步道漫步,可感受到這裡極高的生態價值。在村後茂密的風水林中,本地樹木種類繁多,是多種哺乳動物和蝴蝶的重要生境。八種真紅樹物種則形成一片茂盛的海岸森林, 是海洋生物的哺育場;其中全港最巨大的紅樹銀葉樹,高度可超過15米,其強大的板根凸出泥面,有如一道堅固的牆。白花魚藤是一種攀援植物,直徑可長至成年人腰部般粗大,如巨蟒或巨龍在樹林穿梭。 區內亦有大片濕地,孕育種類繁多的蜻蜓、青蛙和淡水魚。這些生境共同構成重要的生態系統,與荔枝窩的文化色彩交織成一幅豐富多姿的美麗圖畫。 小瀛故事館是沙頭角慶春約七村與香港地質公園的合作成果,設於小瀛學校擴建校舍的舊址。該校於1920年代成立,在數十年間為七村子弟提供基礎教育,是村民的重要集體回憶之一。 展覽內容主要來自村民提供的口述歷史資料和他們慷慨捐贈的文物,透過慶春約及七村簡史、小瀛學校、 太平清醮、農耕與貿易等四大主題,向遊客全面介紹其歷史文化和多元的生活環境, 讓當年的鄉村面貌重現眼前。 因為有見海草群落在生態上有其重要性,所以早於一九七九年荔枝窩的矮大葉藻海草床已劃訂為具特殊科學價值的地點,此海草床更被包括在於一九九六年所劃訂的印洲塘海岸公園之內。《環境評估條例》亦將所有已成形的海草床定為需要進行生態評估的重要生境。所有會影響到這種生境的建議發展計劃,都需要進行生態評估,從而減低都市發展對本地海草床的威脅。